黄山市新增15项省级非遗项目
美溪唢呐
皖南美溪唢呐,广泛流传在皖南山区黟县、石台县、黄山区、祁门县四县区交接处的青弋江上游流域内的黟县美溪乡为中心的区域内。流传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作为地方传统民间音乐,难能可贵的是,至今仍保存有记载唢呐古曲谱的清光绪初年的手抄工尺谱,共计59首。
徽州武术
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其短打、跌摔等技法又呈现出中国传统武术古朴精妙的特点,兼有功法、套路、器械等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徽州武术个性鲜明,是徽州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瑰宝。
徽州楹联匾额传统制作技艺
徽州楹联匾额是广泛存在于徽州民居、祠堂、园林等徽州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有的文化装饰构件,是徽州人将自已的人生体验、儒学修养、人生理想、处事哲理等以楹联匾额的形式,悬挂在民居厅堂、宗族祠堂、园林建筑中供后人学习体味,起到文化传承、教育家族成员的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化表达方式。
徽州顶市酥制作技艺
顶市酥,又名“红纸包”,是徽州特色名细糕点。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少皆宜。
徽州家具制作技艺
徽商贾而好儒,由文人设计,徽州木匠更是制作了线条绝美又符合现代人体的明式家具,到清代乾隆年间更是将徽州雕刻技艺发挥到极致,无处不雕,花纹繁缛的雕刻技艺也是家具主人财力的体现。
太平曹氏纸制作技艺
曹氏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自宋末元初小岭始祖曹大山奠定宣纸基业,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黄山玉雕刻技艺
黄山玉石是近年来奇石专家赏玩黄山蜡石中新发现的优秀玉种。黄山玉产于世界地质公园黄山中的矽化安山岩或砂岩,属于高品质“硅质玉”种,其主要成份是隐晶质的石英。
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
明代祁门人多建碓生产,至清康熙年间已批量生产。当年景德镇为慈禧太后烧制御床成功,用的就是祁门庄岭的瓷土,庄岭矿因而有了“太后坑”之称。祁门瓷土品位高,质量好,有“天然配方’之誉。
安茶制作技艺
“安茶”俗称“软枝茶”,明永乐《祁阊志》已有“软枝茶”的记载,主要产祁门南乡芦溪、溶口一带。到民国21年全县有“安茶”茶号47家,民国22年“安茶”产量已达2000担,而到民国26年后因为红茶市价逐步超过“安茶”,此后“安茶”逐步衰落,以至被人忽略。而认为“安茶”就是所谓的“六安茶”。
吴鲁衡日晷制作技艺
吴鲁衡日晷是现今全国仅存的手工木质日规。吴鲁衡日晷的传统制作工艺沿袭约三百年,工艺流程严格规范,技艺精湛缜密,所制日晷、罗盘等产品规格全、品种多、精度高,是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和遗存标本,是风格独特的徽州文化的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烧饼制作技艺
徽州烧饼又名“黄山烧饼”,亦称“火炉饼”,因经木炭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又别称“蟹壳黄烧饼”。是黄山乃至古徽州传统特色民间小吃。
黄山贡菊(徽州贡菊)制作技艺
黄山贡菊,又名徽州贡菊、金竹贡菊。焙工精良,色白蒂绿,花大芯小,匀称整齐,清光绪间充为贡品。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等功效,适用于风热头痛、目赤喉炎等症。
野鸡坞外科
1990年08月由歙县卫生局、歙县中医医院共同出版,洪芳度编写的《新安医学史略》,里面详细介绍了“野鸡坞外科” 创始人方国梁及传人方家万。 《新安医学史略》第229页介绍“野鸡坞外科”创始人方国梁家万。
祁门胡氏骨伤科
胡氏骨伤科,指今祁门县雷湖乡胡显君祖孙四代所从事的中医骨伤科,100多年来名扬皖赣两省。祁门胡氏骨伤科肇始于胡显君。胡显君(1833—1892年),年轻时偶得《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如获至宝,日夜研读,深得其旨,医名渐播,著有《少林跌打内外伤秘方》传世。
郭村周王会
周王会是焦村镇郭村村林氏家族为纪念周文王、周武王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每年正月村民还手持竹叶,到周王庙求签拜佛,烧香焚纸,人群络绎不绝。
|